
2024甲烷论坛现场合影

刘强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徐华清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甲烷控排政策与进展。他指出,政策、技术、标准和MRV四大体系是贯彻落实《甲烷方案》的根本保障。《甲烷方案》实施半年多以来,在基础体系、激励机制、监管措施、责任分工、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他表示,在激励机制方面,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正开展煤矿瓦斯自愿减排方法学的论证和完善工作,有望成为下一批发布的CCER方法学之一,农业甲烷的减排奖补政策也正在研究;同时,在标准约束方面,煤矿瓦斯排放限值标准修订工作已完成论证,有望于近期按照相关程序尽快发布。

徐华清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
国际能源署(IEA)首席能源经济学家Tim Gould系统介绍了2024年全球甲烷追踪器(Global Methane Tracker)平台的最新发现,并探讨了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的措施。他认为,从全球甲烷控排行动进展来看,2024年将成为透明度、政策行动以及减少排放的重要分水岭。他表示,提高甲烷数据透明性是具有针对性且高效的甲烷控排重要工具。IEA在全球甲烷追踪器平台相继发布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甲烷控排指南、监管路线与工具箱等资源,可以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监管者以及专业人士提供重要支撑。

Tim Gould 国际能源署(IEA)首席能源经济学家
美国环保协会(EDF)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Mark Brownstein系统回顾了EDF自2011年起支持推动全球甲烷排放监测与减排行动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并介绍了MethaneSAT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全球各界正掀起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甲烷控排浪潮,各国纷纷出台更严格的相关法规。越来越多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和进口国已经在其法规和采购政策中考虑到了甲烷排放数据。卫星监测技术如MethaneSAT将为数据可视化和精准管控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各方将数据转化为实际减排行动。作为主要排放国和进口国, 中国也在加强甲烷排放控制,建立MRV体系和卫星监测系统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在即将到来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中国和美国将在阿塞拜疆召开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这一重要会议将向全世界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控制甲烷排放不仅是当务之急,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需要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将数据转化为行动。

Mark Brownstein 美国环保协会(EDF) 能源转型高级副总裁
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IMEO)负责人Manfredi Caltagirone系统介绍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IMEO)的工作以及IMEO如何利用数据促进甲烷控排。他表示,IMEO旨在提供开放、可靠且可操作的数据,以切实支持甲烷控排行动。IMEO的甲烷警报与响应系统(MARS)可以向政府和OGMP 2.0成员公司提供快速、可操作的数据。目前IMEO正在世界各地开展甲烷测量科研项目,以推进多维度排放数据的整合,验证测量方法的精度,提高数据准确性,以实证数据支持各国甲烷控排行动。

Manfredi Caltagirone 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IMEO) 负责人
全球甲烷中心(Global Methane Hub)首席执行官Marcelo Mena指出,在所有的气候资金当中,只有2%用于甲烷控排,虽然与2019、2020年相比,2021、2022年甲烷投融资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需要的资金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巨大,与甲烷巨大的减排潜力相比并不相称,并且资金投入的地区与甲烷排放的地区也不相匹配。全球甲烷中心正积极与基金、多边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以撬动更多潜在投资。他表示,中国在推动甲烷控排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希望通过与中国开展合作进一步减少甲烷排放。

Marcelo Mena 全球甲烷中心(Global Methane Hub)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