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管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5月26日下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环丁环保大数据研究院承办的“创新数字技术推进区域化精准监管”分会场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雪莲厅成功举行。分会场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清教授主持。来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监管推动区域化精准治理的新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主任、
生态环境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清教授主持
—·· 开幕致辞 ··—

赵群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国已经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环境执法正在实现以人防为主向数字化优先的深刻转变。展望未来,赵局长认为数字技术推进生态环境监管大有可为,需要深化发展数字化技术以支撑更精准更科学的环境执法。

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席北斗发表题为“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科研与精准监管”的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生态环境研究与监管体系,促进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的深度融合,从水、大气、土壤、固废、生物多样性、碳排放等领域,探讨了数字化如何为生态环境科研与精准监管提供强大动能。

黄明祥/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的黄明祥主任分享了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践与思考,介绍了平台在支撑重大活动保障、环境综合管理、生态红线监管、环境应急指挥决策、时空数据综合分析等方向的应用成效,并提出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数字孪生体,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数智化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的平台发展愿景。

张亚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亚立以深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控为例,分享了深圳构建“前端感知—动态评估—智能研判—告警执法”全流程监管模式的经验。展望未来,深圳市将进一步拓展升级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智能防控场景,推动美丽深圳建设行深致远。

王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正高级工程师王帅博士以“大气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浅析”为题,从强化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智能改造、PM2.5监测及质控新技术应用、多元大气监测数据治理提升、污染事件智能感知及智慧分析等角度分享了大气环境数智化转型的思考,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秦虎/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博士以“大气污染精细化监测及精准溯源”为题,介绍了美国环保协会(EDF)在推动新兴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手段应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领域的进展和创新解决方案。

田禹/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田禹教授以深圳市观澜河流域智慧排水系统研究为例分享了“基于AI+大数据的区域排水系统智慧管控方法与实践”, AI和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的水量和水质精准预测领域已经取得了有效进展,未来通过构建软硬一体的大数据智慧管理体系,将显著增强城市的风险预警和应急管控能力。

鲁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助理院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助理院长鲁玺教授分享了基于走航监测的甲烷排放溯源量化技术在北京城市大气甲烷排放观测与模拟、北京农村“煤改气”采暖的气候效益评估、煤矿园区甲烷排放监测与模拟等领域的应用成效。

王志浩/苏州高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州高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王志浩总经理介绍了本公司温室气体光声光谱连续自动监测设备的研发进展和试点示范效果,并展望了基于地面碳监测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未来应用场景。
整场会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不仅展示了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区域化精准监管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实践参考。与会者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交流,对数字技术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信心。让我们期待这些前沿探索能加速推动区域化精准监管的实践步伐,共创绿色生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