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正式启动,须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是自2017年原CCER项目暂停后,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体系(新CCER项目体系)建设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要一步,它将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成完整的,“双轮驱动”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下称“美丽中国意见”)中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求:"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今天的启动仪式,也为CCER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EDF认为,新CCER项目体系作为《美丽中国意见》一揽子激励性政策措施之一,需要是高质量的,才能为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此前发布的《管理办法》已为此作出了一些规定,例如为保障项目的真实性和质量,明确了项目业主和审定与核查机构的“双承诺”制度,同时也对违反主体责任的行为明确了罚则。这也表明对自愿碳减排市场来讲,“质量”仍旧是核心要素。

与此同时,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自愿减排量对于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过程中,购买高质量的CCER等碳信用用于抵销难以减排的部分排放,将是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的必要手段。本文将从政策制定、体系建设、市场供需等角度,浅谈提供高质量碳信用的必要性及有效手段。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挑战。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2011至2020年的全球地表温度较1850至1900年高出1.1℃。2023年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温度最高的年份。近年来,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频频发生,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离不开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深度参与。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鼓励企业采取积极的气候行动,越来越多企业做出具有雄心的碳减排目标承诺,以支持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对于各减排主体而言,在采用科学手段自行减排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来补偿短期内无法立即减少的排放量,以实现相应减排目标。

然而,碳信用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如英国卫报曾多次质疑Verra碳信用的真实性,指责其颁发的绝大多数雨林碳汇是“幽灵碳汇”,对应对气候变化毫无价值。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也于近日就《关于赋予消费者绿色转型权利的指令》达成了临时协议,该协议包括“禁止企业在没有可信的环境表现证据的情况下使用‘碳中和’或‘零碳’等环境声明” [2],以及“禁止企业使用基于碳抵销机制的声明,以声称某产品对环境具有中和、减排或积极的影响”等条款。上述内容均可表明,欧盟已向遏制“洗绿”发出了强烈信号,即在欧盟碳信用将不能弥补购买者造成的污染[3]。

为确保自愿减排项目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有效作用,防止发生“洗绿”行为,尤为关键的是要发展高质量碳信用并加强保障其质量的制度及标准制定,对此各国及相关组织也都在努力做出积极贡献。例如,新加坡发布的《高质量碳信用合格准则》[4],借鉴了国际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国际航空碳抵销与减排计划(CORSIA)。新加坡发布的这一准则包括七项高质量碳信用评定条件,涵盖避免重复计算、额外性、真实性、保守和透明的量化与核查、永久性、无负面影响和无碳泄漏。此外,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CVCM)正式发布的《核心碳原则》,以及自愿碳市场诚信倡议组织(VCMI)推出的《声明行为准则》,均为高质量、具有可信度的自愿减排碳信用开发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

生态系统市场(Ecosystem Marketplace)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参与过自愿碳减排市场的企业在采取气候行动方面的表现优于未参与过的企业。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参与过自愿碳减排市场的企业,购买过自愿减排碳信用的企业更有可能设定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在覆盖其范围三排放的同时推动其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减排行动。此外,这些企业购买的碳信用基本上仅用于覆盖其年度排放约2%的最难减排部分。这表明,参与购买碳信用的企业并不是为了花钱解决问题或逃避自身的减排行动,而是将购买碳信用作为保障其气候目标实现的一部分。此研究也发现碳信用买家认为高质量的碳信用是企业实施可持续且有效气候行动的关键工具。

各方对于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碳信用质量的质疑和争议,以及对碳信用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探索均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真实、高质量碳信用的迫切需求。2023年9月,以推动高质量碳信用发展、确保自愿碳减排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潜力为目标,EDF支持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项自愿碳减排市场调研报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报告),该调查表明,自愿碳减排市场买家愿意为明显高质量的碳信用支付更多费用,这从需求侧进一步证实了开发高质量碳信用的必要性。

该研究对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的近500位负责自愿减排碳信用购买的企业领导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购买碳信用时,价格低廉并不是购买碳信用决策的主要动力。碳信用买家最注重的是项目的碳减排效果,其次是项目是否具备可靠的MRV以及项目相关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再次是项目类型、协同效益和项目的地理位置。

这项研究也为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各参与主体推动高质量碳信用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指南。具体来说,对于买家,应该意识到碳信用质量的重要性,并且准备为能够带来实际气候减缓效益和信息公开透明的高质量碳信用支付更多费用;对于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商,应该积极调整策略和产品组合,开发具备减排效果突出、信息公开透明度强、MRV可靠的高质量碳信用;对于评级机构等相关组织,需要持续为保障高质量碳信用发展做出努力,制定和高质量碳信用相关标准和指导方针。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新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体系已经正式启动交易。从2023年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始,CCER相关的管理政策、方法学等相关文件已相继公布。未来,实现并保障其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实现尤为重要,而考虑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并制定中国的高质量碳信用准则将有助于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开展国际互认、推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长足发展。

高质量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体系不仅可以帮助控排企业降低履约成本,更广泛的推动非控排企业实施有效的减排行动,更可以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为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中国贡献,成为具有国际示范性作用的减排机制。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长期致力于支持中国碳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的建设与发展,也正在支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欢迎持续关注!

 

注释:

[1]IPCC. 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2]European Parliament, Sep. 19, 2023. EU to Ban Greenwashing and Improve Consumer Information on Product Durability.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30918IPR05412/eu-to-ban-greenwashing-and-improve-consumer-information-on-product-durability

[3]Khaled D., 2023. Carbon Market Watch welcomes EU ban on “carbon neutrality” greenwashing. https://carbonmarketwatch.org/2023/09/20/carbon-market-watch-welcomes-eu-ban-on-carbon-neutrality-greenwashing/

[4]Ministry of Sustain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Oct. 4, 2023. Singapore Sets Out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International Carbon Credits Under the Carbon Tax Regime. https://www.mse.gov.sg/resource-room/category/2023-10-04-eligibility-criteria-for-international%20carbon%20credits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