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COP28 | 中国碳市场边会举行 EDF对碳定价机制提出两点建议

随着中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逐渐明确,碳市场机制的减排效用得以显现,并在推动实现国家碳减排承诺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2月4日,COP28召开期间,EDF联合其他合作伙伴,承办了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的“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全国碳市场的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就进一步完善国内碳交易规则展开讨论,并提出诸多重要建议。

2023年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展望”边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以及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司长Kurt Vandenberghe出席边会活动并致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下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主持了领导致辞和主旨发言环节。

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协办,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北京绿色交易所、美国环保协会(EDF)共同承办。

# 赵英民副部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场边会是展示中国碳市场进展的窗口和各方交流探讨碳市场建设的平台;碳市场机制是中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愿与各方继续加强相关交流合作、互学互鉴,持续深化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建立起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他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分别进行了介绍。他表示,目前,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中国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根本目的,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突出“自愿”属性,强调减排“额外性”,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诚信管理和信息披露以及事中事后监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下一步,将尽快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引领绿色低碳创新。

# Kurt Vandenberghe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碳市场迎来第二个履约周期及中国自愿减排市场启动之际,此次边会具有重要意义。他在致辞中总结了欧盟碳市场经验,并表示碳市场抵销需要高质量碳信用;中国碳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欧盟愿与中方继续加强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共同努力并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世界银行气候变化局全球局长Jennifer J. Sara分别做《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碳市场助力工业高质量减排的国际经验与成效》主旨发言。

# 孙桢在发言中表示,2021年,中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后,一是构建形成了基本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探索建立了支持碳排放强度控制的配额管理体系;三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有效性得到初步验证。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配额交易市场。

与此同时,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通过强化主体责任和加强监管保证数据质量;二是体现优先支持低碳领域的政策导向;三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对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绿色低碳转型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将继续坚持把碳市场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良主持主题发言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美国环保协会执行副总裁Angela Churie Kallhauge分别就《中国加强碳市场数据质量保障的实践与机遇》《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建设助力行业减排》《碳定价机制加速脱碳与转型的国际实践》做主题发言。

# 张昕在发言中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将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视作全国碳市场的生命线,并将其设置为基础制度。“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们从建立及完善碳市场的数据质量长效管理机制和加强日常监管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行动。”

据张昕介绍,管理部门一方面在不断强化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基础,同时还在各个部委之间构建了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的联合监管机制。更重要的是,全国碳市场还建立起了国家、省级和城市的三级联审制度,并通过这一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强化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在近期的数字和信信息月度化承重检查中,省级主管部门对于碳排放数据质量检查的错误降低了38%,城市一级的主管部门碳排放数据质量检查中,问题降低了60%。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数据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王乃祥在分享中表示,即将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中国碳市场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轮驱动、互补衔接,可以实现碳市场机制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这不仅是促进降碳减污的重要政策创新,也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重要抓手。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对来自各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都是意义重大的。控排企业可以使用CCER抵销部分配额清缴义务,通过市场机制为碳排放履约提供灵活性,同时也为高碳行业循序渐进,谋划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赢得了时间。

# Angela表示,由于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在减排力度、减排成本、低碳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地区所生产产品的碳排放量存在明显差异,企业生产所承担的环境成本也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介绍CBAM 和IRA 等气候倡议,以及G7气候俱乐部等,Angela说明了此类气候倡议如何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其境内的低碳竞争力、甚至保障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之间气候行动的一致性等激励效果。她表示,气候倡议的积极意义正是在于鼓励世界各国认真考虑气候问题,促使各国积极制定国内气候政策如采用碳定价机制、支持清洁技术发展等,从而推动全球更快、更深入地开展减排工作。也因此,加强国内气候政策的制定,全面推动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才是对全球气候倡议发展的更积极回应。

Angela对碳定价机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需要加快,同时高质量的自愿碳市场对中国的气候目标以及《巴黎协定》下的国际碳市场合作至关重要。中国的自愿碳市场独特的建设经验也将为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主持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国际排放交易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华电襄发电有限公司的专家就行业企业助力气候目标实现进行了交流。

# 国际排放交易协会总裁Dirk Forrister在圆桌讨论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促使各国采取了各种政策与措施,其中便包括市场手段。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虽然碳交易等政策措施都以减排为目标,但基本都会进行本土化调整,并且效果也各不相同。但大体来说,碳交易机制都在推动以更小成本达到更有效的减排效果。Dirk也提出了一个担忧:部分市场措施可能会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或者造成对某些国家或行业的歧视。“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设计这些举措,以确保它们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表示,完善健全全国碳市场建设,需要推动强化市场功能,在碳市场平稳运行基础上,逐步丰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流动性,形成合理碳价,促进企业低碳减排发展。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徐少山表示,数据质量是双碳工作的基础,在法律法规、方法学开发和优化、信息采集和验证、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各个国家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未来,新技术也将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使用物联网(IOT)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减少人的变差、使用区块链技术防止数据篡改、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协助决策等,可以提高效率,使得数据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扁平化处理。CQC希望一如既往的跟大家交流和协作,为碳减排工作共同做出贡献。

#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家军在发言中表示,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从“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建设”、“在传统煤电减排技术基础上探索生物质耦合发电等新路径”、“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和“积极践行生态碳汇行动”四个方面向国际社会系统介绍了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及实际行动,生动展示了中国华电基层火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果,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华电方案”。

注:以上内容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专家审核。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