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CEMF活动回顾 | Michael Davidson:低碳转型中的电力系统资源充足性

活动回顾

2023年3月23日下午,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第30次技术研讨会暨第六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与航空工程系和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助理教授迈克尔▪戴蔚森(Michael Davidson)教授做主题分享,他的演讲的主题为“低碳转型中的电力系统资源充足性”,并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曹静、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以及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兴平受邀出席研讨会并参与交流。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主持。专家学者们围绕电力系统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讨论了中国电力系统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资源充足性问题。

CEMF第30次技术研讨会暨第六期碳中和学术沙龙现场

 

戴蔚森教授首先分享了研究团队以东北电网为例的合作课题,分析了可能导致2021年冬季东北地区“拉闸限电”事件的影响因素。他认为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东北地区电力紧缺的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后期经济复苏导致电力需求量大幅上涨并导致煤炭价格上涨。而煤炭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割裂导致动力煤的成本价格已经高于市场电价,部分煤电厂因入不敷出停止发电。此外,东北电网与北方电网的长期协议规定东北电网必须向北方电网输送一定量的电力,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本身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此外戴蔚森教授认为,对“拉闸限电”时期的风电出力数据的分析显示,东北地区风电出力不足的现象出现在“拉闸限电”后期,并不是导致东北地区电力严重紧缺的原因,但确实在此次事件后期加剧了东北地区恢复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

戴蔚森教授首先分享了研究团队以东北电网为例的合作课题

 

戴维森教授也对2022和2023年冬天东北电网在不同情景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预测,并表示极端天气条件引起的电力需求上涨、可再生能源出力下降、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火电容量减少、优先外送电力加剧当地电力紧张问题等问题均将威胁到东北地区的资源充足性。因此,戴维森教授表示,中国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定期进行前瞻性情景分析以确保电能供应充足,并加强电力系统及市场灵活性。

在专家讨论环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曹静老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磊以及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兴平与戴蔚森教授就中国的电力系统现状、未来技术场景、模型方法学以及电力系统资源充足性在中国逐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资源充足性是当前中国能源以及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专家讨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张达副教授

 

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兴平教授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曹静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磊教授

 

来自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及相关机构的观众30余人参与了讲座。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EDF环保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为国内外的专业建模团队和决策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推动能源、经济、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对话,推动中国能源与环境模型的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能源与环境决策的科学水平。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