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以下简称AR6报告)。EDF高级经济学家Alice Alpert就此发表评论文章,分享了AR6报告的重点内容,并指出值得关注的五大关键数据。以下为文章的中文译文。
来自世界顶级气候科学家团队在最新发布的AR6报告中对过去五年气候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汇总,EDF从报告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并提出如下值得各界关注的5点内容:
气候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AR6报告指出,在高排放情景下的预期温升将至少下降1℃,这得益于包括各国、各地区以及企业等加强气候变化承诺在内的多重因素的作用。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任务亟待完成。如今气候变化取得的进展已经证明,各方的不懈努力能够改写地球温升的进程。我们需要让这个预期变为现实,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推进减排工作。
在过去十年中,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急剧下降。其中,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5%,风能发电的成本下降了55%,电池生产成本下降了85%。这些变化意味着清洁能源正变得比“肮脏”的化石能源更加便宜。
抑制全球升温采取的每一份努力和行动都对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极端天气来说更是如此。应对气候变化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温升的每一小步都会影响全球气候的未来,因此,未来几十年会发生什么,取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
我们需要尽快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与此同时,逐步减少化石燃料发电也至关重要,而如果我们在某些地区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则需要将这部分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并安全封存。此外,着力减少高温升潜力气体甲烷的排放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长远的角度看,采取气候行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虽然各国摆脱化石燃料的前期转型成本很高,但各类“因地制宜”和“精准施策”的政策措施可以帮助应对这一挑战,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机遇。无论从经济还是人类社会的角度,避免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都是意义重大的,道阻且长,正因如此我们应进一步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一些正在发生的事实和数据
33-36亿
由于受到居住地或赖以生存的资源的限制,大约有33-36亿人生活在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环境之中。
1.1°C
较工业化时期之前相比,地球已经升温1.1°C,距离设定的1.5°C温控目标只剩下0.4°C的变暖空间——科学家们表示,一旦超过这个阈值,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灾难性变化的可能将会显著增加。
10%
全球有三分之一到将近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最富有的10%人口,而最贫穷的一半人口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5%。
1/3
粮食系统,包括与其相关的所有生产、运输、食物浪费等环节,上述所有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54%
在过去10年中,大自然——包括植物、动物、土壤和海洋——吸收了因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4%。但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自然系统这种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会逐渐下降,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被留在大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