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CEMF | 美丽黄河与能源转型研讨会顺利召开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108日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几十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能源富集区,能源资源种类齐全、储量大、质量好,流域内形成了上游水电、中游煤炭、下游石油的分布格局,被誉为中国的能源流域。中国有大型煤炭基地14个,黄河中上游地区占了7个,有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其中有6个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上游;黄河流域中上游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左右。黄河流域也是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煤化工企业聚集现象严重,炼焦、氮肥制造及部分化学品制造企业约占全国煤化工企业数量的80%,沿河分布,呈现污染集中,风险集中的特点。

 

因此,黄河流域沿线省份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EDF美国环保协会正在联合高校、研究院和国家智库等相关机构,开展黄河流域能源转型、公平公正转型、甲烷管控利用、废弃矿井治理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相关研究,旨在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美丽黄河的构建以及2035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在此背景下,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美丽黄河与能源转型研讨会近日召开。会议详情如下(以下内容转自清华大学CIDEG):

 

1217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共同组织召开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美丽黄河与能源转型研讨会,来自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石油国家经济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赛迪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中国农科院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长安大学建工学院等机构的专家线上、线下参与了此次研讨。研讨会旨在向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求战略理念支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与会专家围绕美丽黄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发展模式转型与实现路径两个核心议题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本次研讨会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济南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经济学):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分论坛活动。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研究员胡秀莲共同主持。
合 影

致辞嘉宾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杨尚宝在致辞中表示设置美丽黄河与能源转型的研讨,通过讨论能源结构的优化配置、效能提升以及用能结构的升级优化,来建设水质更美、生态更佳、形象更好的美丽黄河,旨在推动下一步的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通过致辞感谢CIDEG主办此次研讨活动。他指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美丽黄河,就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现代化的重新定义。黄河的绿色转型,是发展范式的转型,包括了能源转型、技术升级,也包括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与变化。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薛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其能源结构调整对全国能源结构优化举足轻重,也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重大的挑战。协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要明确当前阻碍发展的技术挑战,也要探索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革和协调发展。

 

主题发言1 :美丽黄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韩文科在发言中指出,黄河流域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定位是绿色、安全、经济,应该重点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高碳能源反弹、地区能源发展路径锁定和新旧发展动能转化等三大问题。基于黄河流域能源流域的特点,韩所长建议建立以控制化石能源和碳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控制体系,通过大力推动能源产业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帮助资源型地区跳出严重依赖资源性产品和相关产业链的惯性发展思维。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杨虹教授梳理了对黄河流域、沿黄各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总结黄河流域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水资源严重不足、新能源开发失序和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杨教授指出黄河流域需要从发展理念上由开发优先转向生态环保优先,从产业结构上,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同时,面对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的产业布局,流域内各地区转型路径也应具有差异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志刚研究员围绕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汇报,介绍了盐碱地增效、增固碳、减排的技术体系。他指出,未来农业科技方向是系统思维+数据驱动和地理思想+数据引领,通过有效的监测和数据获取体系,将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系统融合,统筹发展。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关兵所长结合对黄河流域各省市工业发展质量的评估结果指出黄河流域工业发展质量整体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但提升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关老师建议,黄河流域要保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预防过早去工业化。强化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一些省市盲目追求虚拟经济指标增长的现象,政策制定和执行放眼长期;关所还强调要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玲副教授介绍了为协同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法工作开展的立法策略研究,研究表明在立法定位上,黄河立法应立足于保护法、特别法、框架法,针对现有法律体系提出一个整体的立法框架,突出黄河流域的特殊问题、重点难题。从高水平的治理和保护角度来看,考虑系统性、整体性、适应性三个原则,并处理好生态保护、流域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流域全局和行政辖区的关系,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保护协调关系,水量、水质、水生态之间的关系以及部门、区域、行业交叠的关系。

主题发言2:黄河流域发展模式转变与实现路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俊明副教授指出,黄河流域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价值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三重抗解性,使得发展模式上面临着产业、城市、政策的三重锁定。突破三重锁定,需要有系统的、设计的思维,通过在流域内部,利用高质量发展基金带动区域空间优化,区域产业优化,产业升级;在流域外部,以开放的心态输出产业、产品、服务,并引进外部投资和人才,最终实现流域的统筹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许开鹏研究员围绕目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进行分享,通过梳理现有关于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政策,许老师指出当前流域问题集中体现为流域生态空间挤占、生态功能退化,建议建立流域配套的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出一个全链条的管理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所李维明研究员就黄河国家战略的统计监测工作进行了分享,他在发言中指出虽然黄河流域统计监测工作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指标体系不健全、范围和单元难确定、部门协作机制缺失、基础能力薄弱等一系列挑战,建议建立健全统计监测组织体系、尽快明确统计监测范围和单元、尽快落实夯实基础能力,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完善统计监测产品,加强成果应用和决策支撑。

 

中国农科院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潘婕研究员以宁夏为案例介绍了黄河上游流域气候风险评估工作,分享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宁夏水热资源和旱涝风险的情况,同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文气象要素、生态环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流域气候灾害、风暴潮灾害,赤潮等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这些研究的开展也需要建立气候变化综合模拟平台,整合分析监测大数据。

 

长安大学建工学院何皎洁老师介绍了多科学耦合构建黄河流域宜居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表明,构建宜居黄河,需要保障流域地质安全、建立黄河流域水安全和经济发展协同的规律、水土地保护方略及对策等多学科研究,同时建议集成多元异质数据,搭建智慧黄河大数据平台。

会议最后,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和专家发言展开了讨论。胡秀莲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此次研讨围绕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质量、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讨论,只是美丽黄河与能源转型研究工作的开端,未来需要针对不同的议题开展更多深入的、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期待更多专家踊跃参

(根据会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定。)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已经完成了2030碳排放达峰(CEMF01)和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CEMF02)两个主题研究,并探索了203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和非二氧化碳的长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为2035低碳发展与美丽中国目标(CEMF03)提供了多种模型工具基础数据及情景比较分析平台,也为2035年实现更雄心的气候目标提供了参考。

CEMF03研究将采用不同的量化分析工具,进行多目标、多路径、多时间段的协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轨迹,并致力于打通美丽中国2035目标和全球气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通道,在时间维度上搭建美丽中国2035目标与20302060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桥梁,有效地衔接两个百年目标。

 

关于中国能源模型论坛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美国环保协会(EDF)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为国内外的专业建模团队和决策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推动能源、经济、环境、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对话,推动中国能源与环境模型的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能源与环境决策的科学水平。

 

#CEMF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