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F观点 | 拜登时代的中美气候合作值得期待
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约瑟夫·拜登在首都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六任总统。在上任后的数小时内,拜登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计划: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重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
美国环保协会(EDF)主席柯瑞华(Fred Krupp)发表声明称,拜登已经向美国和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表明他的政府将气候变化视为我们面临的紧迫危机,需要在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采取广泛行动。
此前,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的美国不但退出了《巴黎协定》,也叫停了几乎所有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随着拜登的上台,人们开始对美国重返气候变化舞台、中美气候合作充满期待。
作为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民主党人士,在拜登担任副总统时期,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行动,拜登个人参与并见证了中美气候合作的高光时刻:
2014年
两国率先公布2020年后减排目标,为其他国家制定和提交有力度的自主贡献作出表率,并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5年
•中美再次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拜登在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闭幕式上发表致辞时曾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中美两国没有理由成为对手,可以凭借中美关系对全球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他当时还表示,中美双方应就气候问题达成目标远大、有效且在未来几十年中可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协议。
2016年
•中美第三次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峰会旨在落实《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有关倡议,推动中美在低碳城市发展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2016年,两国共同交存参加《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书,为《巴黎协定》的生效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事实上,过去一年以来,拜登已经多次重申了其应对气候变化主张,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为其气候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从核心纲领层面,拜登在竞选政纲中明确提出,要同时推动解决环境保护以及健康、经济和种族正义等关键问题:其“政府过渡网站”(Transition Website)于2020年11月8日发布的下一任期的四大优先事项中,应对气候变化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复苏、恢复种族同时入选。
•从机制层面,拜登重新恢复温室气体社会成本问题机构间工作组,以分析政府机构应对气候污染的真实成本。这表明拜登将以强大的科学和经济学为指导,透明地制定对美国公众负责的政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前,拜登有两年窗口期——只有通过气候变化有关立法,才能加速美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巩固美国的相关行动和决心。
•从行业层面,2020年7月,拜登提出了迄今为止美国历任总统候选人中最雄心勃勃的气候计划,共计划投入 2 万亿美元。他提出,将通过现代基础设施、汽车工业、清洁电力、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创新、可持续农业与自然保护、反对化石能源、环境正义等多个领域的变革,确保美国在2050年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和净零排放。
•从组织架构层面,拜登任命了6位气候变化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奥巴马时代国务卿、曾帮助策划《巴黎协定》的约翰·克里担任总统气候特使;美国联邦环保局(EPA)前局长吉娜·麦卡锡为国家气候政策协调员,带领新团队专门负责美国国内的气候变化政策;曾在北卡罗莱纳州环境质量部和美国环保协会(EDF)任职的迈克尔·里根担任EPA局长。
•从推动全球合作层面,拜登承诺在执政100天内“召开世界气候峰会”,说服世界主要碳排放国的领导人与美国一起作出更雄心勃勃的国家承诺。
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率先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生态文明”,做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的引领者,并采取了积极务实的行动。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了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12日,中国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强化目标;2021年1月4日,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中国在运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也向国际社会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基于此,我们期待拜登政府能够再次和中方站在一起,在落实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础上,加速采取气候合作的具体措施,向国际社会传递来自两个排放大国的积极减排信号。我们更加希望,在中国宣布“2030年前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欧洲宣布“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5%”的目标后,美国能够跟进中欧的脚步,切实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