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 融资如何助力“一带一路”海上合作?
海洋承载着3亿人的生计,而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将确保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依靠健康海洋提供的资源创造福祉,同时为“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提供重要抓手。在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金融作为调动资源、促进投资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发挥着核心作用。
8月20日,“蓝色 ‘一带一路’:为健康的海洋融资”在线论坛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大咖围绕可持续海洋经济对“一带一路”倡议投资的重要意义、可持续海洋经济的投资机会、中国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和私营部门参与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本活动由海洋行动之友(Friends of Ocean Action, FOA)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海洋专题伙伴关系 (BRIGC Ocean Thematic Partnership)、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支持,吸引了200多位来自不同机构的代表参与。
WHY
“一带一路”海上合作为何要关注融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7月底,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包括多个以海洋为纽带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署了相关伙伴关系协议。其中,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在“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家海洋局印发实施了《 “一带一路” 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强调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为主线,实现人海和谐、共同发展。
在“蓝色 ‘一带一路’:为健康的海洋融资”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秘书处副秘书长周国梅表示,在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海洋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蓝色“一带一路”能够释放海洋的潜力,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
可持续海洋经济需要资金支撑。为向建设可持续性提供资金,已经有国际级金融机构提供了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蓝色债券(blue bonds)和混合融资(blended financing)。2019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合作,出售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蓝色债券,目的是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挑战。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资者、企业和资产所有者逐渐认识到投资可持续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然而,为健康的海洋融资,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渣打银行(英国)可持续金融总监艾利克斯·肯尼迪(Alex Kennedy)指出,“海洋行动之友”出版的《海洋融资手册》统计显示,投资者并未充分了解海洋能够提供的种种潜力和机会。不过,肯尼迪对此有着积极的解读:“我们能够看到,在可持续海洋经济的新兴领域中,包括海产品等产业,有着重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将投资引入到这些地方。”
HOW
蓝色金融如何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在中国,蓝色金融工作已经按下启动键。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研究室主任段晓峰在论坛上介绍,国家层面金融部门对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支持举措,包括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海洋产业设立专业化服务部门,创新涉海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加强涉海企业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为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广绿色债券在海洋领域的应用等。此外,国家层面也鼓励通过包括金融租赁、各类海洋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参与海洋经济发展。
对于蓝色金融的发展,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在蓝色金融工作中融入激励机制。他说,可持续海洋经济的投资项目未必有私营部门所追求的高投资回报率,因此,政府需要制定政策,如担保、补贴、贴息等,激励这些私人部门参与海洋投资,尤其是投资可持续的蓝色项目。二是蓝色金融项目必须要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或者环境和气候效应,必须要量化和披露,让投资者认识到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性,也让有绿色、蓝色偏好的资金可以找到相应的蓝色项目。此外,马骏指出,与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更强调可持续,但“蓝色金融 – 支持蓝色经济的金融服务”的概念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绿色金融中已经包含了许多蓝色金融的内容,可以为“一带一路”蓝色金融工作提供参考。
在中国发展蓝色金融的同时,国际社会正在期待与中国的合作。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约翰·米米卡基斯(John Mimikakis)表示,全球面临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两大挑战,而海洋有能力提供解决平台。他希望,“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该倡议框架下的绿色金融相关联盟,能够汇聚全球可持续海洋经济专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并推广给伙伴国家。
WHAT
哪些行业值得关注?
可持续海洋经济预见了未来几十年的经济机遇和新兴趋势,包括绿色航运、海上可再生能源、碳封存、生态友好型旅游、海洋遗传资源、可持续水产养殖和新型海洋食品的发展等等。
论坛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专职外部董事蔡梅江提出,这两年,航运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传统的船东自己贷款买船,把船抵押给银行,滚动发展;而现在,船东已经成为银行和金融机构,金融船东与船舶管理者、使用者分离。从金融融资的角度讲,航运业已经进入了绿色和蓝色金融机构时代。二是,金融对于新造船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使得船龄年轻化、安全系数提高、排放减少。对此,马骏回应称,如果让金融企业增加环境影响透明度,可以降低企业在海上的排放,并利用现有的绿色金融趋势,推广可持续海洋经济。
除绿色航运外,可持续渔业在论坛上也成为热议话题。青岛北洋佳美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鹏表示,希望金融机构加大对可持续渔业,尤其是可持续海产品产业的支持力度。对此,马骏表示,可以充分运用绿色供应链的金融手段,支持大量参与可持续海鲜生产、销售、运输活动的中小企业,即发挥品牌效应,降低贷款风险和难度。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表的报告显示,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更可持续的海洋管理和捕捞活动,可以为海事部门带来400亿美元的商机。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执委会委员艾德维认为,找到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平衡,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有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解到可持续的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它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投资机会。
当下,人们愈发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健康的海洋对于实现绿色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在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新危机和压力下,期待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需回看本次论坛全程录像,请访问以下网址,并输入密码mbIETn5+。
https://weforum.zoom.us/rec/play/tZYkJL3--m43H4LGsgSDC_QvW468JqKs2iBIqKINnxy2VXQEZAahZOEbYrBL8drDNz0lQ22ltO00j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