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低碳电力发展 | 低碳日,我们和专家聊了聊
今年的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这次低碳日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作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最高的行业,电力行业应在温室气体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而低碳电力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至关重要。那么,“十四五”规划期间,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调整?参与全国碳市场,电力企业应该做什么准备?就这些问题,我们和专家聊了聊。
自2007年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美国环保协会(EDF)每年针对当年行业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共同编制完成一本电力环保白皮书。
双方近日举办了第13次成果——《中国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9》(以下简称“报告”)线上发布会,就与报告本身以及电力行业参与碳市场等相关话题举行了讨论。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政府、学术界、行业和企业的多位大咖参加,包括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以及来自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申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
作为“‘十四五’低碳电力发展”系列的首篇文章,本文将总结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亮点发言。我们还将于近期在美国环保协会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该系列其他文章,继续深度梳理、展示会上的精彩语录。
谈报告
Q1:报告里写了什么?
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中国低碳电力发展现状及约束性因素;
在分析“十三五”规划低碳电力发展指标及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十四五”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调整建议;
给出了促进中国低碳电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于报告的重点内容,请见美国环保协会此前发表的文章《赠书 | “十四五”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前瞻》。
Q2:我们为什么特别关注电力行业?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介绍,能源转型、深度脱碳的趋势越来越紧迫,而电力是最主要的排放和减排部门,电力行业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此基础上,全球多个国家已经设立了2050年电力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在气候变化职能转隶到生态环境部后,电力行业要继续发挥‘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传统污染物治理的干劲,配合生态环境部引领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
Q3:我们为什么要将“低碳电力发展指标体系”作为本次报告的主题?
对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进行了解释,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粮食缺乏的时候来衡量人的健康指标,是看你吃了多少粮食。在早期进行污染控制的时候,主要是看空气环境中有多少烟尘,或者说是二氧化硫等指标。但是现在,对人体健康的衡量是用标准体重,有的还要用血压指标、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对于环境的污染,我们(现在)用PM2.5。这说明,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要求下,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
谈碳市场
Q4: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电力企业要做好哪些准备?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指出,碳市场是实现电力企业低碳目标的手段,参与碳市场,要处理好与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间的“关系”。“‘配额’是政府的‘手’,交易是市场的‘手’,减排是企业的‘手’。配额和交易共同形成市场机制之后,还需要企业参与。三只‘手’握在一起,才能是碳市场最有效的途径。”
张昕还建议,参与碳市场的电力企业一要树立信心,二要建立好企业碳预算管理制度,将碳成本与运营成本统筹考虑,布局电力企业的低碳发展,提升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Q5:碳市场助推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发展,有哪些国际经验?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表示,欧美经验证明,碳市场具有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可以实现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结构优化,改善发电结构,提高发电效率,推动电力行业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Q6:对于碳市场建设,电力企业有何要说?
中国生态环境部曾在去年底表示,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生态环境部期望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市场,实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
在本次报告发布会上,来自主要国内电力集团的与会代表们在发言时呼吁全国碳市场尽快启动交易。电力企业代表指出,未来,随着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机制的共同完善,电力企业承受的碳成本不仅是电力企业的负担,而将是全社会高耗能行业和企业所要共同程度的责任。电力企业要通过碳市场化危为机,积极面对碳市场,主动求变,通过参与碳市场走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