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分析与展望—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5》发布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共同完成的《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分析与展望-中国电力减排研究2015》(以下简称《报告》)12月28日在京发布,该报告是连续第8年发布。《报告》全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电力2014年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情况,分析了电力污染物控制政策、节能政策、碳减排政策,介绍了美国电力减排的经验,展望了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和趋势,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反映了2014年度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情况。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3.7亿千瓦和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5%和4.33%;其中,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4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2.6%,发电量达到1.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4.57%;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为319克/千瓦时,同比下降2克/千瓦时;电力烟尘排放量98万吨,比上年下降31%,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23克/每千瓦时;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620万吨,比上年下降20.5%,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1.47克/千瓦时;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7.6亿千瓦,占煤电机组容量的91.4%;电力氮氧化物排放量620万吨,比上年下降25.7%,单位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1.47克/千瓦时;已投运的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87亿千瓦,约占火电机组容量的74.4%;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降至855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降至645克/千瓦时。电力行业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降低线损率等措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成效显著,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4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亿吨。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2%和69%,单位火电发电量废水排放量降至0.08千克/千瓦时。

        预计2015年,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约1亿千瓦,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4.7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5.1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至35%左右;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4年下降约70%、50%、50%。

        《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电力减排政策。《报告》介绍了2014年以来与电力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主要法规政策标准,梳理和分析了电力污染物控制政策、节能政策、碳减排政策,介绍了美国电力减排的经验,对中国电力减排政策和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表明,电力污染物控制政策已形成体系,涉及规划、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准入条件、环评管理、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等各个方面,贯穿项目立项、建设、生产运行、关停淘汰全生命周期,既包括强制性要求,也包括引导性激励政策。《报告》提出,中国电力污染物控制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政策政出多门、监督不规范的问题。现行污染物排放浓度要求,既有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还有国家部委或者地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要求;环境污染物相关数据既有环境统计的数据、污染物总量核定数据,还有煤电已全面安装的CEMS数据;煤电环保设施技术要求既有环评批复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最低效率要求,也有责任书要求等;煤电监督检查既有总量核查,也有环保部门的日常检查,既有不同层级的环保部门的检查,也有行业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检查等。《报告》表明,电力碳减排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经形成目标规划、产业政策、统计核算、考核评估、管理政策(如需求侧管理)、市场机制(如碳排放交易)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在火电节能政策中,形成了煤电能耗限额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能评、燃煤总量和节能目标等体系要求。美国电力气态污染物控制经验对中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美国以《清洁空气法》为基础,在实现污染物排放快速下降的同时,实现了尽可能低的控制成本。《报告》分析,“十三五”国家将持续保持节能减排的高压态势,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继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各种行政措施。电力节能降碳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力污染物排放实现快速下降、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但同时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将不断升高、企业违法风险不断提高等将成为“十三五”电力减排的趋势。

        《报告》对电力减排政策完善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电力发展对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作用,快速有序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注重更大范围的各种电能与各种资源的优势互补,持续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是完善以低碳发展为目标导向的能源电力法规政策框架体系,应逐步建立以低碳发展为统领的、完整的、协调配套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减排新机制,充分发挥碳排放交易等体现能源效率的市场手段促进减排,避免多重市场手段间的重复交叉。四是整合现行各项减排政策制度,将排污许可建设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五是依法科学开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完善标准支撑体系。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