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国际环保组织联合发布《气候变化与中国城镇化:挑战与进展》报告

        【2014年12月10日】在秘鲁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0届缔约国大会上,五家国际知名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题为《气候变化与中国城镇化:挑战与进展》的报告,总结中国在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及可期待的巨大贡献。

        该报告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在土地利用、交通、和城市能源三个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并介绍了多个中国城市的积极实践案例。

        在土地高效利用方面介绍的案例包括:上海市通过“无地招商”增加土地利用强度;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采用公交为导向的混合用地模式;天津滨海新区探索“多规合一”的城市发展规划过程等。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的案例包括: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规模的广州快速公交(BRT)系统;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武汉社区 “邻里合乘”低碳出行项目等。在城市节能减排方面的案例包括: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试点;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

        报告是在主题为“城市的绿色低碳未来”的“中国角”边会上发布的。正在利马参加国际气候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在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时,需要总结和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认真借鉴国内外最佳实践、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布报告的五家机构包括(按英文字母顺序):美国环保协会(EDF)、能源基金会中国(EF China)、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及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这些国际环保组织均在中国开展了多年可持续/低碳城市方面的项目,长期致力于帮助和推动中国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研究得到了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的赞助。

        报告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起草,并纳入了其他四家机构的意见和建议。NRDC中国区主任钱京京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和欢迎国际合作;而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期待并愿意帮助中国走绿色城镇化道路,因此,在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国际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办公室能源项目主任雷红鹏代表五家组织在边会上介绍了报告内容。他指出中国的城市需要践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路径,将交通发展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在交通需求管理及慢行交通系统上投入更多力量,倡导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能源基金会中国(EF China)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何东全博士强调,中国的城市要特别关注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街区人性化尺度和混合用地等问题,同时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协调也亟待改进。

        美国环保协会(EDF)中国项目主任张建宇博士特别强调了城市开展低碳能源规划的必要性,而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中国首代Janz博士基于ISC推动社区活动的丰富经验,建议中国城市应多方面鼓励和支持社区和公众践行低碳节能。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