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CEMF2024年会 | 第八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年会顺利召开

4月24日,第八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走向2035:加快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共促低碳包容性韧性未来”为主题,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12场主题论坛。与会者从模型、技术、市场、政策、制度等多个维度,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探讨了如何推进低碳、韧性和包容性的协同发展,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工具。

本届年会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EDF、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国际机构、社会组织等800余人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年会主论坛通过中国环境报、学堂在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视频号、寇享学术、学说、中能网视频号等多个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致辞

年会主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CEMF项目副主任陈玲主持。

薛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薛澜在致辞中提出,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仍面临挑战,需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路径,并依托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平台优势,为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Amanda Leland EDF执行总裁

EDF执行总裁Amanda Leland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我们必须采取大胆行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寻求可持续的、包容性的、有韧性的绿色发展之路。

李善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CEMF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CEMF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善同在致辞中提出,加快绿色转型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模型研究是应对不确定性环境下政策分析的有效工具,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应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模型比较工作,强化与国外模型团队的比较合作,创新模型论坛组织方式,并围绕当前主题开展持续研究,以更好地跟踪和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主旨发言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分享了他对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思考。他指出,构建我国未来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零碳电力、零碳热力和零碳燃料的供应。他认为,想要实现零碳能源体系,中国必须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进行深入改革和技术创新,同时优化清洁能源的布局和调节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原所长韩文科探讨了黄河几字湾区域的一体化能源转型进程,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电网建设、智能化改造、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他提出,黄河流域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亟需建设外输通道、智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沙漠地区的大型光伏基地等关键措施。同时,以鄂尔多斯为例,总结了该地区在单位GDP能耗下降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黄河几字湾未来的绿色发展提出了展望。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丽详细阐述了中国在碳排放控制方面的积极努力和政策演变,以及中国碳市场自交易初期以来的表现和未来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碳排放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她强调,能效提升、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内部结构优化,人工CCUS和碳移除技术是主要的降碳途径;同时也强调了技术发展、政策扶持和市场投资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她表示,未来碳市场将逐渐转向基于绝对总量的市场,目标是实现多元主体、多样交易、合理价格、健全法规和有力监管。

Energy Innovation执行总裁Anand R. Gopal介绍了能源创新智库在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重点讨论了能源政策模拟模型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模型来分析中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路径。他提出,政策是推动模型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通过模型分析能源排放、经济影响等,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气候和能源转型政策。同时,他详细讨论了中国现有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部门行动和政策,阐述了目前的政策对空气质量、经济和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呼吁采取进一步行动克服政策障碍。

圆桌对话

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模型方法学发展需求与趋势

“支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模型方法学发展需求与趋势”主题圆桌对话由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EDF建模与分析副总裁Matthias Fripp,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胜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作为对话嘉宾。嘉宾们一致认为,模型方法学作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具备核算、发展趋势分析、路径优化、评价和风险评估等多项功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产业变革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嘉宾们为模型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模型参数透明化以及多领域多学科合作等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面向2035的能源与产业双重转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主持了“面向2035的能源与产业双重转型”主题圆桌对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孙贤胜,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高级顾问杨富强和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周宇宇就2035年能源产业双重转型的机遇和重点任务,以及不同区域在能源和产业转型中如何应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各自领域对全球与中国各区域的模型研究提出了发展方向。

EDF能源与自然项目主任高霁在年会上分享了模型论坛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计划。他表示,中国能源模型论坛从2015年建立到现在,已经聚焦中国碳达峰和中国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开展了两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论坛主要围绕“2035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开展相关研究,涉及路径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及黄河流域等重点领域,论坛也将继续通过模型的科学研究、政策倡导、人才培养以及试点案例等方式方法开展未来工作。明年将迎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十周年,欢迎更多国际专家、利益相关方,以及决策者参与模型论坛的讨论。

平行分论坛

年会当天下午还组织了12场平行论坛,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模及多区域模型国际比较、气候变化下的能源-水-粮食协同发展、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理论与应用进展、CGE模型国际进展及其应用、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零碳工业园区系统碳能管理与机制、生态碳汇潜力提升及解决方案、非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其国际进展、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与国际新形势、传统能源地区的公正转型、黄河几字弯绿色低碳转型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