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EDF观点 | 加速气候与自然协同治理,赋能美丽中国

8月5日,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出席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并作专题发言。他表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系统性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粮食系统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挑战的关键窗口期,建议综合运用市场手段、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推进气候与自然协同治理。

以下为发言全文: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也依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系统性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粮食系统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挑战的关键窗口期。

结合我们在全球的工作实践,我想在此分享三点观察和三点建议:

第一,协同气候与自然治理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和高效益增长提供动能。研究和实践证明,低碳转型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确保经济增长实现“迭代升级”的重要机遇。能源结构、交通系统、产业发展、土地使用方式等经济系统的结构性变化,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效益,包括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气候灾害、缓解环境退化、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第二,协同气候与自然治理可以促进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新能源投资进一步快速增长,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09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总量;从中国海外投资来看,上半年“一带一路”能源领域总投资额为86.1亿美元,其中56%的投资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国共建“一带一路”能源项目将迎来“最绿色”的一年。未来,可以考虑构建“可再生能源+(RE+)”的发展范式,深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保护、产业升级、农业发展等的交叉融合,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产业重新布局,为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基于生物多样性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缓气候影响实现有机的统一。

第三,协同气候与自然治理可以促进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及韧性,保障生态安全。实施和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加强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在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减排固碳潜力的同时,提升农业气候适应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基于以上三点观察,建议综合运用市场手段、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推进气候与自然协同治理。具体如下:

首先,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工具,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美丽中国建设增加活力。中国启动和稳定运行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促进了二氧化碳减排。下一步需要尽快扩容至水泥、钢铁等其他高排放行业,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逐步建立以碳市场为基础的综合碳金融政策组合。全国碳市场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重启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和行业基础。根据《2022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CCER是最受欢迎的碳抵消信用类型。期待CCER项目体系重启,将生态保护与减排相关的项目纳入到到碳市场之中,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相应的减排项目创新,逐步建设成为兼顾满足国际国内需求、具有国际示范性作用的减排机制。

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美丽中国指标体系,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与健康、生态保护与修复三个重要维度的建设。2035年是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成果初步呈现期,也是衔接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围绕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研究并进一步完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量化指标,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科技条件定期进行阶段性调整,提升指标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公正性。深化美丽中国建设进展评估工作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搭建多领域数据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提高数据透明度。

最后,增强地方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识别气候与自然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益型”发展的典型模式和实践样板,为地方实现气候与自然协同治理提供指导。

以上观点供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联系我们
感谢您对EDF中国工作的关心!如有联络需要,请填写表格,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请选择联络类型
  • 约稿/采访
  • 企业交流
  • 综合问题
  • 其他需求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