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减排市场是助力实现碳中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5%,自愿减排国际合作对全球碳减排进程意义重大。开展“一带一路”自愿减排合作,不仅是推进落实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举措,更是CCER项目体系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近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武汉召开 “自愿减排国际合作的风险防控与监管路径研讨会”,从事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审定、交易和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国内外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为自愿减排国际合作建言献策。
广东是我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也是与国际开展贸易、合作交流最频繁的地区,在推进碳市场深化发展、探索大湾区和“一带一路”自愿减排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也将持续推进碳市场国际交流和自愿减排国际合作的落地实施,为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提供广东经验。
广州交易集团总经济师张石波表示,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协作有助于实现长期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基于自愿减排项目的国际合作是双多边国际减排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构建一套可推广、可借鉴的风险防控系统,探索合理有效的风险监管路径则是深入开展自愿减排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
美国环保协会(EDF)碳市场和私营部门脱碳助理副总裁Pedro Martins Barata指出,没有有效的碳定价和投资,气候治理将无法实现。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机制的重启和完善,对于全球自愿减排碳市场意义重大,特别在提升高质量碳信用等方面,中国可以引领全球相关气候行动。
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将相辅相成,逐步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为完善中国碳定价机制,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在主旨发言环节,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教授介绍了《巴黎协定》第六条所设的两个市场机制,即第6.2条所设的合作方法和第6.4条机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第六条下的相应调整要求,及其与第6.4条机制下减排指标使用的关联。段茂盛教授分析了自愿碳市场与合作方法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包括相应调整对自愿碳市场的可能影响。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副总经理刘清芝从创新审核方式的角度,提出防范自愿减排项目风险的思考,指出传统审核方式在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高科技手段、新型工具等在助力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证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潜在的新问题,并对未来如何创新审核方式、引入新工具新手段服务审定、核查工作作出展望。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原从自愿减排量跨境交易的实操角度,提出了目前交易划转各环节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针对交易真实性和信息差等问题,基于多个主体的角色功能提出了风险防控和监管方面的建议。此外,李原还介绍了广州碳交中心近期上线的跨境交易见证服务,阐述其在保障交易资金和产品划转真实性、安全性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环保协会(EDF)碳市场主任刘洪铭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国际碳行动伙伴关系 (ICAP) 秘书处、安晟太亚太地区碳交易部门的六位资深专家,围绕 “国内外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议题,从自愿减排产品开发、核查、交易环节等多层面进行了分享交流。
专家们指出,当前自愿减排交易项目开发面临以下几点挑战——
-
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和永久性挑战。如果项目无法持续运行或减排效果不持久,将影响碳信用的质量和市场价值。
-
国际合作与标准统一的挑战。全球合作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实现减排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但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但如果不能基于统一或互认的标准开展自愿减排项目合作,将对碳信用的跨境交易和投资带来挑战。
-
碳金融的挑战。由于自愿减排项目从开发、注册、运行管理到最终交易的时间跨度通常较大,如果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措施不足,可能出现项目主体信用状况恶化、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与此同时,与会专家对未来自愿减排交易作出展望——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信息披露机制逐渐完善,监管技术手段日益加强,以及跨境交易办法更加明确,产品丰富、交易灵活、蓬勃发展的市场或将形成。
-
高质量碳信用是未来发展自愿减排交易的核心。“高质量”要求将保证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助力中国碳减排目标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巴黎协定》第6条和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相关机制赋予了特定自愿减排量以国际履约属性,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的发展应基于国际自愿减排项目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逐步推动高质量国际化发展,并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提供备选项。
研讨会的最后,美国环保协会(EDF)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会议不仅探讨了国际合作议题,还拓展到了国内碳市场及企业碳中和需求等多个领域。总体而言,目前自愿减排需要关注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关注在中国特定情景下自愿减排市场和履约市场之间的关系;二是关注全球减排的紧迫性;三是要关注企业层面的需求问题。EDF作为国际机构,愿意与各方保持紧密交流,一道探讨和解决诸多议题。
研讨会还同步发布了《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国际化前景展望——“一带一路”篇》报告。
该报告是在美国环保协会(EDF)的支持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基于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合作和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背景,以自愿减排国际合作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一带一路”碳减排合作的实施路径、减排量供需分析、“一带一路”自愿减排合作潜在挑战及应对建议,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自愿减排市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