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地球提供氧气、调节全球气候;还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提供人类所需的生物资源、能源、矿产等,同时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全球有30多亿人依靠海产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正影响着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而威胁人们的营养需求和生计。EDF海洋项目在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可持续渔业的相关工作,包括美国、墨西哥、伯利兹、欧洲、中国、印度尼西亚等。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技术和融资,赋能世界各地的渔业社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提升世界主要捕鱼国渔业的恢复力,以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2023世界海洋日海报 图源:unworldoceansday.org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目的是推动全球公民共同守护海洋。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海洋星球:潮流之变”(Planet Ocean: Tides are Changing)。值此契机,我们汇集了EDF海洋项目的三个全球代表性故事,立足气候恢复力渔业合作、休闲渔业限额捕捞管理等议题,展望未来渔业和海洋工作的新远景。
中日合作:探索区域气候恢复力渔业合作

日本相模湾 图源:unsplash.com
日吉(Hiyoshi)船长是日本相模湾(Sagami Bay)一名经验丰富的渔民,以传统定置网捕鱼为生。目前,气候变化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渔获物构成,使他兼捕到更多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而且导致渔获物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包括日吉在内的渔民的生计。
在中国,从事延绳钓的渔民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们担心渔获量持续下降,影响到其生计,还担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从事渔业工作,会危及渔业社区的健康发展。
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这两大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对两个国家的数十万渔民,尤其是大多数的小规模渔民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地区渔业资源和社区的威胁,EDF推动中日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将侧重于分享科学研究成果,并通过研讨会等定期的沟通交流,探索建立气候恢复力渔业。
尽管推动这一工作需要时间,但初步合作进展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希望未来无论是日本相模湾渔业还是中国渔业继续为中日两国的渔民提供良好的生计,实现沿海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美国伊尔沃科:赋能社区建立气候恢复力渔业

美国西港 图源:unsplash.com
伊尔沃科(Ilwaco)位于华盛顿州东南角长滩半岛南端,是美國太平洋西北海岸原住民奇努克人的家园,他们长期在哥伦比亚河与维拉帕湾(Willapa Bay)以捕鱼为生。今天,伊尔沃科聚居了许多捕捞鲑鱼、珍宝蟹和长鳍金枪鱼的渔民。
伊尔沃科的北部是西港(Westport),也是一个集捕鱼、海产品加工和旅游业的中心小城。两地的渔业社区正经历着海平面上升、鱼群迁移和产量下降、海洋热浪和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的影响。
面对这些巨大的挑战,伊尔瓦科和西港正在积极采取行动。过去两年里,EDF的气候恢复力渔业团队与当地社区合作,为其提供管理环境和实施气候解决方案所需的工具,帮助他们制定气候恢复力路线图,建立一个基于社区领导的行动模式,并在未来应用到全球的其他地方。
日本和夏威夷:促进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信天翁夫妇 图源:unsplash.com
有一只雌性黑背信天翁,名叫“智慧”(Wisdom),她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鸟。她的伴侣叫Akeakamai,在夏威夷语中是“智慧的爱人”的意思。“智慧”和Akeakamai每年都会回到夏威夷中途岛的巢穴。“智慧”在70岁时还产卵并孵化了一只雏鸟。然而不幸的是,已经有两年没见到Akeakamai了。据猜测Akeakamai可能在海上捕鱼时死亡,这使得智慧无法再孵化雏鸟。
金枪鱼捕捞业(主要是延绳钓)对包括信天翁在内的海鸟威胁很大。渔民利用鱿鱼作为钓饵,海鸟会在钓饵沉入水下之前去啄食,然后被鱼钩勾住拖入水下溺死——这很可能就是Akeakamai死亡的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0万只海鸟被延绳钓捕捞杀死,导致许多海鸟的数量迅速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为避免延绳钓误捕海鸟,EDF与太平洋区域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在日本和夏威夷海域之间,信天翁和渔船活动区域高度重叠。根据研究结果,我们识别出需要改进监测的捕鱼船队,以及实施兼捕的解决方案,为“智慧”等海鸟和它的后代提供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促进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EDF中国海洋项目将推动中国开展可持续渔业管理工作,从政策倡导、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着手,积极支持中国推进可持续渔业管理改革,并聚焦气候变化、全球海洋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等当前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